广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馆)主办、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协办的“刊·刻——中国雕版印刷文物展”将在9月29日重磅开幕。
展览29日开幕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活字印刷为何未能取代雕版印刷?雕版印刷与现在所说的版权、版本存在着何种联系?雕版印刷是如何影响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问题就将通过122件(套)展品得到解答。展览展期从今日起至2025年1月1日。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伟大发明,肇于华夏。主要讲述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以及其自隋唐产生之日起,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在促进文字规范、知识传播、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第二部分多元一体,百花齐放。视线聚焦于清代扬、广两州,围绕这一时期两地出现的名人大儒,设立书院书局,刊刻编修经籍通志,在文教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在中国雕版印刷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第三部分造福人类,改变世界。讲述雕版印刷改变文化传播方式,影响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中国印刷术西传后,经过不断完善再次传入中国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