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探头频繁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其应用几乎涉及人体所有脏器,其为临床提供服务的核心部件和桥梁是超声探头,按应用方式可分为体外探头、体内探头、穿刺活检探头等。超声探头属于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部件,在超声诊疗过程中,探头可能接触人体完整的皮肤、黏膜,或者一些无菌部位,而超声探头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通过与耦合媒质、患者身体、医务人员及周围环境的接触而不可避免地沾染微生物,那么关于超声探头的消毒,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呢?
超声探头污染情况的现状
2023年发表的《医用超声探头污染现状及消毒方法进展》文中,对医用超声探头污染的现状进行了综合的总结:
1.总体来看,国外医用超声探头的细菌污染率在17.5%—67.0%。国内医疗机构医用超声探头污染率多数在50%以上,严重者高达100%。
2.细菌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医技科室、妇产科和体检科。
3.不同部位超声探头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腹部探头94%、高频探头70%、心脏超声探头60%、阴道超声探头35%、无菌部位超声探头20%,腋窝、腹股沟等潮湿有毛发部位的超声探头表面细菌检出率相较于腹部更高。
4.B超探头上的污染菌数少则10cfu/cm⊃2;,多则高达2000cfu/cm⊃2;。
5.从微生物学上看,分离出的细菌包含微球菌、类白喉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等非致病菌,还可分离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痢疾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也可检出MRSA、MRSE和产ESBL革兰阴性菌等耐药细菌。阴道超声探头则沙眼衣原体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污染严重。
在《体外超声探头及阴道超声探头微生物污染现况调查》文中对超声探头进行了采样调查,判定标准参考GB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相关内容(接触完整皮肤的体外超声探头,菌落总数≤200CFU/件,接触黏膜的超声探头,菌落总数≤20CFU/件),结果发现总体超标率超过90%,污染最严重的是凸阵探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