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节能环保平台开启了新模式,这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在“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建筑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底,全区累计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9562.94万平方米,形成年节约140万吨标准煤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0万吨/年。此外,自治区还搭建了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和监督管理平台,对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呼和浩特、包头两市被列入全国重点城市,采用多种模式进行节能改造,改造公共建筑节能率达到15%以上
能源结构转型与新能源发展:内蒙古自治区通过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包括在兴安盟阿尔山、呼和浩特市等地区开展智慧零碳小镇试点示范,探索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同时,自治区还推进煤炭、煤电绿色改造,完成1/3生产煤矿绿色改造和6600万千瓦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此外,内蒙古还加快培育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如通辽风光火储一体化、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内蒙古自治区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例如在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腹地建设全球最大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此外,内蒙古还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整合科研资源,攻克关键技术,推动氢能、大规模储能、碳捕集封存等重大技术应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在霍林河地区开展火电灵活性改造、光伏制氢、新型储能等项目,打造“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升级版。同时,自治区还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应用,在乌兰察布推进零碳(低碳)示范工程建设。
新能源与生态治理结合:内蒙古千里风光能源有限公司在杭锦旗推进“风光储热+生态治理”项目,使用P型单晶硅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23.2%,有助于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并进行植被恢复和植物种植,改善项目区植被覆盖度和整治沙化土地。
内蒙古节能环保平台通过建筑节能改造、能源结构转型、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及新能源与生态治理结合等多方面的努力,开启了节能环保的新模式,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