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装平台到生产一线找需求,他为设备装上“眼睛”和“大脑”
z05 12月前

  历时十余年攻关,武汉工程大学卢涛教授团队研发的边缘计算服务器广泛应用于智慧校园、社区和矿山等场景。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这项成果获二等奖。

  在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卢涛教授团队的师生们很少待在学校,到生产一线走访调研是他们的常态。眼下,卢涛教授正在宜昌的矿山调研,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他告诉记者,矿区中关键设备安装了他们研发的边缘计算服务器之后就具有了数据感知能力,可对生产工序进行优化,指导设备执行任务。

  “比如一台挖机要将大的矿石打碎,我们就可以给挖机装上摄像头,让机器看清楚大石头在哪儿,然后自动给机械手臂发出指令,进行碎石操作,结束后再收回手臂。”卢涛说,这相当于为设备安装上“眼睛”和“大脑”,对矿区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助推企业的智慧化和无人化转型。

  说起这项技术的起源,团队博士生张达闻告诉记者,2013年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生产管理中发现,厂区智能监控设备回传的数据图像模糊,根本看不清人脸,希望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能帮忙解决这一问题,卢涛教授团队的师生现场调研,经过数月攻关,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此后,卢涛团队又优化算法,智能监控设备即使在夜间也能保持很高的亮度。2018年起,团队开始走自主可控道路,自研Vision PLus算法框架,研发出边缘计算服务器,处理视觉大数据为主的视频、音频、文本等多模态数据,本地数据在边缘侧处理,不仅能够保护用户隐私,还能够以更低的宽带、更快的速度、更低的能耗处理现场数据。

  “真正的需求都是从一线生产中获得的。企业发现问题,我们到一线解决问题。”团队老师汪家明告诉记者,这种端边云协同的智能感知关键技术能够大幅提升智能感知任务调度效率。

  如今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矿山、校园、社区、工厂、消防等多个场景中。比如应用于咸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智慧消防项目,智能感知平台搭载的视频目标检测和识别技术可以对烟火、人员抽烟行为实现智能识别,在夜间低光照和室外恶劣天气等复杂环境下也能实现较高的检测率和识别率。基于端边云协同的智能感知平台全面提升火灾防控、消防监督检查以及消防安全评估等工作的科学性。

  据介绍,该项技术服务全国多个省、区、市的用户,帮助合作企业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十多亿元,新增利润过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最新回复 (0)
全部楼主
    • 识趣论坛 | 识趣网资源社区 | bbs.shiqu.net
      2
        登录 注册 QQ登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