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至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一叶红船,百年流光,见证着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作楫、首创为帆,乘风破浪的壮阔图景。
从步鑫生一把剪刀“剪开”城镇企业改革帷幕,到“海宁会议”“许村会议”推动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大发展;从率先探索“六个一体化”“十改联动”到全面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从引进“星期天工程师”,到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嘉兴始终勇立改革潮头。
何以解忧,唯有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号角;
浙江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全面部署落实改革举措,开启了改革再出发的奋进新征程;
8月30日,嘉兴召开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工作,审议通过《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争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的实施意见》,为在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挑大梁勇立潮头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新的“赶考”路上,红船旁将续写什么样的改革新故事?
(一)
改革,当代嘉兴最鲜明的时代特色。
“红船精神”的第一条就是首创精神。回顾历史,开天劈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一直引领嘉兴不断前进,嘉兴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奋斗史。
锤炼内功——
“大国小农”,我国的基本国情;城乡二元结构,一道世界级难题。
如何解决,如何破题?2004年初,嘉兴又以“1号文件”的方式下发《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4年3月,在跑遍浙江所有县、对全省情况了然于胸后,习近平同志决定在嘉兴启动一次统筹城乡发展的专项调研。在调研结束当天,还召开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座谈会。
同一年,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拉开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幕。
一任接着一任干,嘉兴不断迭代统筹城乡发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持续深化,首创农业经济开发区模式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浙北粮仓”地位持续巩固……
如今,嘉兴的富庶更胜往昔,城市与乡村不再是独立的两极,而是相互依存、共融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记者王志杰摄
强化外功——
嘉兴,吴根越角之地,自古便是“最江南”的中心地界,也是浙江接轨上海“桥头堡”,在区域发展中承担着独特使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改革为动力,勇当先行者。近年来,嘉兴坚定不移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迭代推动嘉兴从接轨上海“桥头堡”向“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跃升,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嘉善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南湖、平湖、海盐、海宁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
记者王志杰摄
嘉兴,在数不清的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中铿锵前行——
“综合查一次”执法模式写入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全省率先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迭代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
全国首个区外全球保税维修项目成功落地……
甩开膀子干、勇蹚深水区,截至目前,嘉兴已积极争取和承担各类省级以上改革试点近300项,连续9年实施市领导领衔重大改革项目制度,力争早日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全国改革提供更多生动的实践样本。
(二)
与40多年前相比,嘉兴今天的改革语境已经时移势异。
从历史维度看——这是嘉兴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政治责任、使命担当。正是改革的一次次率先、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引领,推动嘉兴实现了由资源小市向经济大市、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由探索小康向奋进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
从现实维度看——这是嘉兴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制约的根本出路、关键一招。当前,嘉兴仍有不少难关要过、不少硬骨头要啃、不少顽瘴痼疾要治,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改革别无他途。
从发展维度看——这是嘉兴在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挑大梁勇立潮头的大势所趋、战略所向。处在“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发展关口,面对“标兵在前、追兵在后”的激烈态势,唯有抓住改革“关键一招”,在制度供给上胜人一筹、在环境营造上优人一拍、在改革红利释放上快人一步,才能从竞争中突围突破。
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共同构成沉甸甸的时代之问:经过40多年持续接力,改革如何继续前行?
方向正确,方能行稳致远。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导向。
问题导向:敢于放弃旧办法、不断尝试新办法。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其中一些问题用老办法解决是有效的,但更多问题用老经验、旧办法是行不通的。
2014年,嘉兴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2年,嘉兴作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入选了全国首个跨省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资本市场普惠服务向中小企业延伸。
从“科技金融改革”到“科创金融改革”,一字之差,却成了突破瓶颈的关键。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哪里有瓶颈制约,改革“靶点”就定在哪里。
摊开制造业版图,嘉兴有亮点,也有短板。在任务重、挑战多的当下,如何让制造业更“绿”、更“聪明”?
嘉兴给出了自己的答题思路:在全省率先开展以数字化绿色化一体推进为核心的“两化”改造。
民生导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三治融合”改革,蹚出基层治理新路子;“三位一体”改革,让小农户迈向大农业;人才改革,以“第一资源”突破发展桎梏……
由洪合镇提供
嘉兴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立场,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养老等一批民生领域改革,让改革给人民群众送上看得见的好处,带去热腾腾的希望。
(三)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世界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
从2013年到2024年,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词之增,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到2029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的改革目标,绘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
这两个时间节点,构成了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坐标。根据中央擘画的改革蓝图,各地各部门都有了明确的改革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来源于视觉中国
与中央要求、省委部署“上下对称”,前期,嘉兴市委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需求牵引,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研究拟定了嘉兴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紧密结合嘉兴实际,围绕“到2035年基本实现高水平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共同富裕典范城市”这一愿景蓝图,明确提出了新征程上嘉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牵一发动全身攻坚性改革和各领域重点改革任务,系统构建了全市改革的“四梁八柱”。
接下来的关键,在于落实。
改革,党员干部是关键因素。与以往的改革相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内容更广,困难更多,任务更重。将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就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打造一支有热情、有干劲、善拆善建的“施工队”。
改革,是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当全社会都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便拥有了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
我们迎着朝阳奋力奔跑了几十年,终于跑到了冲刺阶段性终点的时刻。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我们幸福的今天源自“改革的红利”,又构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美好明天。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